【北京宿商】陈继伟—江苏苏丝丝绸股份北京办事处
服务会员 服务宿迁 服务北京
陈继伟-常务副会长单位
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 北京(内蒙)办事处负责人
企业简介
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23年,1960年由上海迁至泗阳, 1997年改制为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民营化改制,2011年股份制改造,2013年搬迁到新厂区——苏丝产业园,2014年新三板上市。是全国历史最长、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具有核心技术的丝绸企业。
公司是集丝绸家纺服饰、绢纺、混纺、混色纺、织绸、房地产、万亩蚕桑基地和一百二十余个苏丝专卖店、代理店为一体的大型贸工农综合性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500人,占地面积260亩,固定资产1.7亿元;年生产“苏丝”、“SPCC”牌丝绸家纺、服饰产品200万件(套),绢丝1200吨,绢丝绸280万米;公司系国家二级企业、中国丝绸家纺十大品牌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中国丝绸行业前10强,先后二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二次荣获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SPCC”(苏丝)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余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丝绸产品有四大类、四百余个品种,多个丝绸产品荣获了国家丝绸创新金奖、中国高档丝绸产品证书,所有产品均达到了欧盟纺织品OEKO-200的环保标准,并连续10年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质量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在内销的同时,还销往日本、韩国、欧洲、印度、印尼、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话说当年女娲造人之后,觉得所造之人都是赤身裸体,有碍观瞻,有违伦理。于是,随手从天上扯下几缕七彩云霞,披在众人身上,情况立刻改观,感觉好多了。
共工在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的大战中惨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也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有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更为严重的是,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炼五彩石以补天,到最后,把自己的身体也贴了上去,才把天上的窟窿补住。
女娲补天之后,披在人们身上的七彩云霞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这个时候,生活在江苏泗阳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己摸索出养蚕缫丝织绸缎的方法和路径来。相传黄帝的元妃嫘祖,就是泗阳县洪泽湖边上的人。是她发明了养蚕,并且教给了人民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
泗阳是古泗水王国的国都,汉武帝侄儿刘商是第一代泗水王。汉代的丝绸业已经非常发达,古泗水国是汉代重要的栽桑养蚕地区之一。清朝的江宁织造,依靠泗阳的桑蚕丝作为它的原料基地之一。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然而,无论科技如何狂奔向前,每一根真丝的产生依然要一寸一寸地来自于小小的蚕姑娘。真丝的来之不易,注定了它的高贵和神秘。久而久之,泗阳人缫出的蚕丝,织出的绸缎,制成的服饰,做出的被褥,不仅仅改变了女娲披在人们身上的七彩云霞黯然失色的窘况,而且在花色品种和舒适宜人方面更胜一筹。
这是苏丝的前史。如同人类的前史一样,充满着神话的色彩。
创业维艰
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中孚绢纺厂。据上海档案馆的《上海之工业》记载:上海中孚绢纺厂初名“中和绢丝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朱节香1922年筹建、1923年投产于上海市闸北金陵路的一个小厂。“此实为吾华人投资绢丝事业之蒿矢”,两年后,因经营不善而短暂停闭。后又“一方探讨研究,一方搜罗本国人才,招集资本,从事恢复。卒于民国14年更名为中孚绢丝厂”。
当时的中孚绢纺厂仅有绢纺锭1500枚。经过民族资本家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已发展到4800枚。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孚绢纺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生产经营日益改善。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孚绢纺厂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企业生产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产品质量居国内先进之列,“其产品销往海外,亦有很高信誉”。(上海档案馆《上海之工业》)
建设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中孚绢纺厂厂房
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规划的需要,为支援内地的工业建设,上海中孚绢纺厂一分为三:大部设备及主要技职人员迁往江苏泗阳,其他设备和人员迁往内蒙古扎兰屯或并入上海绢纺织厂。
再起炉灶
1960年12月15日夜晚,纷纷扬扬的瑞雪,飘洒在苏北的大地上,给古老的泗阳县城披上了分外妖娆的银装。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上海转道镇江,顺着京杭大运河向泗阳境内缓缓驶来。船队上装载着的,是以生产“红梅”牌绢丝而久负盛名的,上海中孚绢纺厂的168名职工和部分家属,以及2100锭绢纺配套设备。这支队伍与原泗阳丝织厂发展而来的泗阳县缫丝发电厂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泗阳绢纺缫丝联合厂。当时,在没有任何运输和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干部和工人一起,硬是靠着肩扛、手搬,靠着在地上铺木头轨道一厘米、一厘米的挪动,把2100锭绢纺配套设备乃至6吨锅炉,从船上移到陆地,搬进工厂。
厂房不够,他们自己建。从10多里外的窑厂买的砖头,一块一块地搬回来;步行30多里,到林柴厂自己砍的芦柴,一捆一捆地背回来……就这样,从厂房建设,到设备安装、调试、投产,他们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并且,实现了当年微亏、次年盈利的目标。
1965年8月,原缫丝车间下马,厂名更改为江苏泗阳绢纺厂。到“文革”前的1966年,企业已达到年产绢丝93.4吨、产值229.7万元、利润35.7万元,绢丝一等品率99.77%的较高水平。
从上海中孚绢纺厂搬迁到泗阳的老式精纺机设备
1972年初,泗阳绢纺厂在原有2700锭的基础上再扩建2400枚绢纺锭,到1973年6月,土建第一期工程全部竣工,2400枚绢纺锭配套设备陆续购买到位,水、电、汽等配套设施也相应投建。到1976年底,泗阳绢纺厂历时5年的老厂改造工作胜利结束,企业生产规模翻了近一番。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1978年,苏丝已发展成为拥有5100枚绢纺锭、960枚紬丝纺锭,年生产绢丝191.25吨、紬丝150.8吨,年工业产值613.52万元、利润33.12万元的国有地方支柱企业。
商标之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泗阳绢纺厂这株“红梅”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企业通过全面整顿,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企业的生产发展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1986年,企业发展成为拥有7188枚绢纺锭、1680枚紬丝纺锭的中型企业。采用电子清纱的筒装绢丝、紬丝全部达到优质等级,其中120支、140支、210支绢丝和30支紬丝等产品,分别荣获国优产品和部优产品称号;紬丝出口免检,产品供不应求。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工厂提出确保名牌产品,不断开发新品,不断拓展市场的口号,先后成功开发了240支高支绢丝、罗布麻绢混纺丝和绢毛混纺丝等新产品,并分别获得1992年中国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银奖。企业产品畅销不衰,经济效益稳中有升。
1993年下半年,“SPCC”的标志,醒目地矗立在原泗阳绢纺厂高大的写字楼顶端。作为一种代码,“SPCC”诠释着泗阳绢纺厂的产品和形象。作为一种载体,“SPCC”传播着泗阳绢纺厂的信誉和声望。当时,因为绢纺产品热销,众多绢纺厂家应运而生,这些厂家的产品在出口时外贸部门将其产品统用“红梅”牌商标,而仅以代号置于商标一角以辨别具体厂家,结果形成了鱼目混珠的乱象,影响了泗阳绢纺厂代号为“SPCC”的“红梅”牌绢丝产品的声誉。为此,厂党政工一班人果断决策,决定在国内外客商普遍认为代号为“SPCC”“红梅”牌产品质量优异的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红梅”商标,仅以“SPCC”代号作为泗阳绢纺厂的绢、紬丝和丝绸、服装的商标。
为了创造“SPCC”的国际新品牌,全厂4000名员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意大利引进的高速自动络筒机以及从日本引进的高速练条机都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前者使工厂多年梦想的无疵点绢丝成为现实,后者极大地降低了绢丝的条干不匀率。中国纺织大学研制成功的制绵给湿液新技术在工厂的应用,提高了绵纤维的导电性和润滑性;微机控制低温精练新工艺保证了绵纤维的长度,提高了精干品的质量和产量。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流的管理水平,加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齐心努力,使“SPCC”牌绢、紬丝产品响彻海内外。意大利卡斯卡米绢纺厂老板、国际丝绸协会绢纺小组组长MIZZAU先生盛赞泗阳绢纺厂的“SPCC”牌绢纺产品为中国第一,世界前茅。
“苏丝”涅槃
经过迁厂后五十余载的傲雪斗霜,曾经盛开在上海大都市的“红梅”,在苏北大地上长成了名扬中外、叱咤风云的“SPCC”和“苏丝”的国际一流丝绸品牌,企业规模也由国有小型企业,发展壮大为全国一流的大型丝绸企业。
2001年12月,苏丝实施民营化改制,扬起了民营战舰的风帆。2002年至2011年,公司共投资8000余万元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公司的生产布局及技术装备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布局更趋科学、合理。2004年,与江苏苏豪国际集团、日本松村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10000锭精梳纺车间,投入正常运行;2006年,与江苏苏豪国际集团合资兴建的泗阳苏豪纺织有限公司在泗阳县经济开发区立户。为适应日本长谷川等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新要求,公司又投资近千万元购置了10组德国绢纺倍捻机、10组国产倍捻机。到2011年10月,公司绢丝质量已经达到欧洲先进国家的水平。在全国众多丝绸企业停产、破产的情况下,苏丝的经济指标不降反升,经营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010年9月,苏丝通过多方努力,成功为“苏丝”系列丝绸成品注册了繁体字形的“苏丝”牌商标,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授权;为繁荣“苏丝”品牌,形成“苏丝”商标品牌的多元化,2012年6月,苏丝又为系列丝绸成品注册了简体字形带拼音的“苏丝”商标(SUSI苏丝),也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授权。“苏丝”商标的成功注册,以及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为“苏丝”丝绸的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荣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中国丝绸行业10强、中国丝绸家纺十大品牌,乃至总公司改名为“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1年10月13日,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创立了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苏丝股份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宿迁一流,泗阳第一,国内知名,行业第一”的现代化上市公司目标。向着国际丝绸海洋挺进。
苏丝丝线部生产车间一角
扬帆远航
为了早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苏丝股份于2012年初投资2亿余元,建设了占地26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丝绸生产基地、研发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行政中心、后勤生活配套实施等功能区为一体的苏丝产业园。经过广大建设者们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到2013年10月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紧接着进入老厂区设备搬迁新产业园工作。通过公司全体机保人员的艰苦奋斗、协同作战,实现了30000锭绢纺配套设备及部分丝绸家纺配套设备4个月搬迁、调试并正式投产的神话。目前,苏丝产业园各生产车间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
苏丝产业园各生产车间在设备搬迁的同时,还全面提升了车间的生产装备水平,各生产车间都新上了国内一流的空调、吸尘等设施,保证员工在清新、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新增了德国赐来福等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设备,特别是新增了部分大剑标杆织机等先进的绢绸生产设备,先进的丝绸家纺、服饰生产设备,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公司还淘汰了部分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达到了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能源消耗少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目标,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丝绸生产能力,实现了搬迁加改造的效果,以满足苏丝销售快速增长的需要。
2014年12月5日,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新三板”挂牌仪式。
通过未来几年的发展,苏丝将实现年产“苏丝”(“SPCC”)牌丝绸家纺40万件(套),蚕丝袜100万双、丝绸服饰10万件(套)、丝绒200吨、丝线1200吨、绢绸300万米的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6亿元。苏丝借助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利好,积极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力争早日实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目标。
秀外慧中
为了实现企业的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苏丝根据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高质量、高品位丝绸等绿色环保用品的愿望日益强烈的市场行情,及时成立了“苏丝”家纺公司(现江苏苏丝丝绸实业有限公司),在巩固已有的绢丝和丝绸系列产品质量、品牌的同时,不断开发、研制高科技、环保型的绿色系列丝绸家纺产品。
“苏丝”家纺公司先后开发成功了丝绸家纺、服装、居家服和饰品等四大类、四百余款系列丝绸产品。精梳蚕丝被等系列丝绸产品还以其受过绢纺梳理工艺的精加工,没有丝胶、残油、异味,不发硬、不结饼、不变色、可水洗等特点,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并荣获了第七届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
为打响“苏丝”系列丝绸成品在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品牌,苏丝在抓好“苏丝”丝绸品牌宣传的同时,更注重“苏丝”丝绸成品内在质量的提高,不断巩固、提升“苏丝”丝绸成品的质量水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丝绸的种类、工艺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个方面都在渐趋成熟和完备。丝绸根据丝织品种的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可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十四大类。绢是采用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天然丝织物。苏丝作为100年真丝绸制造专家,其丝绸的生产工艺是出类拔萃的,
人们喜欢“苏丝”品牌,赞誉“苏丝”品牌,不仅仅因为它独特的性质,更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绿色环保功能。这种让人造丝望尘莫及、无法达到的天然功能也奠定了“苏丝”丝绸产品的珍贵价值及崇高的地位。“苏丝”的系列丝绸成品均为桑蚕丝原料制作,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又因其为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苏丝,通过多年来的成功运作,在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中国丝绸行业10强、中国丝绸家纺十大品牌之一的基础上,“苏丝”牌丝绸系列产品不仅先期成为国内一线城市知名品牌,而且是世界的知名品牌。
商品的价值在于凝结其上的劳动。美学上有个理论认为:美,是在对象物中能够反观自身。同理,苏丝的价值在于凝结其上的栽桑养蚕的农人的劳动,缫丝织绸、制作服饰的工人的劳动,当然包括其中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这些劳动,一方面表现为苏丝丝绸产品的外在美,另一方面,表现在苏丝丝绸产品的内涵之美,表现在苏丝人在制作苏丝丝绸产品过程中的奋斗,在于通过奋斗制成的丝绸产品能够反观奋斗者自身的历程、现实和理想。还有比这更美的吗?
苏丝体验店一角
资质证书